貴州省銅仁市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突出
2024年10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貴州省發現,銅仁市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一些工程未批先建,在核心區攔河建壩,生態破壞嚴重。
一、基本情況
銅仁市地處長江上游的烏江和沅江水系,水生生物資源豐富。全市有10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占全省總數比例超40%,面積7000余公頃,具有特殊的生態保護地位。
二、主要問題
一是核心區內攔河建壩。《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在保護區內從事建閘筑壩工程建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制建設項目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的影響專題論證報告,并將其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
督察發現,印江縣在印江河泉水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設立后,未經審批在核心區建造4道攔河閘壩,最高3.7米,最寬50余米,導致水生態碎片化,水生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2020年3月,貴州省漁業部門指出,印江河泉水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內的東郊壩建設工程嚴重破壞水生態環境,影響魚類生存繁衍,責令立即停工恢復原貌,但當地一直未進行整改。
目前,保護區核心區縣城段8公里內,密集分布8道閘壩(含保護區設立前建設的4道閘壩),間距最短的僅有270米,壩下水量大幅減少,部分河床裸露。
二是多個閘壩層層截斷河道。督察發現,石阡縣龍川河泉水魚鱖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設立后,建造8道攔河閘壩,均未依法依規進行保護區影響專題論證,其中6道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江口、德江兩縣未批先建3道攔河閘壩。
除上述印江、石阡、江口、德江等四縣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設立后違建的15道閘壩外,該市還有32道攔河閘壩和34座小水電,同樣導致自然河道被隔斷,無法滿足保護區內魚類洄游、繁殖、種質交流等需求,破壞水生態環境。
督察還發現,印江河泉水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共建有25道攔河閘壩,整個河道被截斷,生態破壞嚴重。
三、原因分析
銅仁市對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存在的違規問題責任缺失,對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損害。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