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0113號關于切實加強全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案的答復
- 發布時間:2017年10月30日
- 編輯:
- 來源:
[B]
[同意公開]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
?遼環提復[ 2017 ]038號
?
簽發人:李德民
????????????????????????????????????
對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第0113號提案的答復
?
劉文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切實加強全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提案收悉,我廳會同省畜牧局、省住建廳、省交通廳、省農委、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等有關部門經過認真溝通,現答復如下:
一、前期工作開展情況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統籌城鄉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多年來將農村環境治理作為重大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真抓實干,在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2010-2012年圍繞大伙房水庫及輸水工程周邊地區、輸水工程供水及受水地區的撫順、本溪、沈陽、遼陽、鞍山、營口、盤錦七市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治理村莊1400個;2013-2016年全省全面開展宜居鄉村建設,省補助資金覆蓋到全省13市5000余個行政村,重點解決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垃圾污染問題;每年開展農村積存垃圾清潔月活動,并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財政補貼保障垃圾收運體系運行;累計建設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25座,設立村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補貼專項資金保障運行;新增937個規模養殖場(小區),完善污染治理設施,達到標準化生態改造升級標準;2016年底,14個市禁養區劃定方案全部經當地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實施;同時,為保證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我省還積極推進農村環保機構建設工作,目前全省已設置鄉鎮一級環保分局或環保所等派出機構108個,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農村環境管理組織體系。
二、存在問題
按照“十三五”期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目前我省農村環境仍然是短板。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一是農業生產投入造成的污染。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等非農收入不斷提升,農村常住人口萎縮,勞動力不足,農民從事種植生產積極性下降,加之受化肥補貼等政策推動,形成了當前農作物種植中用化肥、農藥等要素替代人力勞動的普遍情況。最近幾年,我省每年化肥用量約400萬噸、農藥用量約1.2萬噸,過量低效使用,導致近70%的殘留物進入環境造成污染,影響農田生態環境安全。二是農業生產廢棄物造成的污染。農作物秸稈、廢棄地膜等農業廢物處置不合理,秸稈綜合利用率不到83%,秸稈焚燒火點數量和強度一直在全國居高不下,不可降解、不易于回收的低厚度地膜使用量近40%,廢舊地膜散落田間地頭情況普遍。三是畜禽養殖污染。我省是養殖大省,養殖密集區農戶養殖“小、散、亂、臟”現象普遍。特別是近年來“南豬北遷”趨勢明顯,鐵嶺、阜新、朝陽等地區養殖壓力過大,養殖企業周邊耕地已無消化能力。另一方面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艱巨。一是農村居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我省農村生活污水年產生量近3億噸,能夠實現雨污分流和集中收集處理的村莊不足1%,污水處理率不到5%。生活垃圾主要通過簡易填埋處置,收運體系不完善,垃圾亂扔亂倒現象還很普遍。二是農村地區外源性污染不容忽視。工業項目向農村轉移,一些企業逐步退城進園,入駐鄉鎮、農村工業園,一些污染治理設施不健全的鄉鎮小企業發展迅猛,一些明令落后淘汰的生產工藝在部分農村地區死灰復燃,環境污染風險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今后一個時期,全省將繼續以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為根本目標,著力解決損害人民群眾的突出環境問題,提高農村環境監管能力,推動城鄉環境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農村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一是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到2020年,全省實現衛生間入戶和下水統一收集處理的建制村達到5%。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建制村1900個以上,新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設施400套。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村莊環境治理為重點,建設“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生態優良、傳承歷史、富庶文明”的宜居鄉村。到2020年,全省建設10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10000個宜居達標村,創建80個生態鄉鎮、800個生態村。深入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建設,到2020年在44個涉農縣(市、區)全面鋪開。
二是防治畜禽養殖污染。加強分區分類管理,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途徑,整縣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新建、改建和擴建規模化養殖場(小區)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統一規劃散養密集區,推廣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以及分戶收集利用模式。開展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標準化改造和建設,滾動實施糞便污水治理設施生態化改造升級。2017年底前,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的關閉搬遷工作;到2020年,完成75%以上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糞便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升級。
三是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推進、拓展測土配方施肥范圍,因地制宜示范推廣施肥新技術、高效新型肥料,探索有機養分資源利用的有效模式,推進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化利用和秸稈養分還田。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標準規范,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達到相關環保要求。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率達90%以上;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補助項目20萬畝,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20萬畝,畜禽糞便養分還田率達到60%以上,機械施肥占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40%以上。推進種植業清潔生產,推廣使用標準地膜,開展農膜回收利用。到2020年,新增使用0.01mm以上厚度農用地膜350萬畝。全省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四是強化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管控。加大禁燒管控力度。嚴格落實我省秸稈焚燒防控追責管理辦法,建立逐級監督落實機制。強化重點區域、重點時段禁燒措施,實現全省秸稈焚燒火點數逐年明顯下降。到2018年,基本消除露天焚燒秸稈現象。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出臺秸稈綜合利用方案,加強秸稈收貯運服務體系建設。到2018年,全省新建秸稈收儲點200個、秸稈收儲中心20個,基本形成政府推動、企業和合作組織牽頭、農戶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貯運服務體系,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到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87%以上。
五是加強耕地土壤保護。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確保其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在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嚴格控制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等行業企業,現有行業企業加快升級改造步伐。在安全利用類耕地集中的縣(市、區),制定實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到2020年,完成國家要求的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指標。嚴格管控類耕地的用途管理。到2020年,完成國家要求的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面積指標。
以上是我省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我們會認真采納您的提案,在今后的農村環境治理工作中,一如既往強力推進,早日使我省農村環境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同時感謝您對我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
?
?
??????????????????????????????????
??????????????????????????????????????????????????????????????????????????????????????????????????????????????????????????????????????????????????? ?2017年6月5日
?
抄送: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提案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