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0055號提案的答復
- 發布時間:2021年11月05日
- 編輯:生態環境廳辦公室信息
- 來源:
?[A1]
[同意公開]
遼寧省生態環境廳
?
遼環提復〔2021〕038號
簽發人:陶寶庫
????????????????????????????????????
對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0055號
提案的答復
?
侯巍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推動我省水環境建設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您經過認真調查,指出了當前工業、生活、農業廢水污染,對水環境造成的危害,直接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以及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問題,切合實際,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對于您提出的建議,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水利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進行了認真的研究,采納您的建議,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對照,積極落實,推進我省水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面深入實施《水十條》,堅決打好打勝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工業、生活、農業“三源齊控”為主線,統籌實施溯源控污、截污納管、面源管理、生態修復。提標改造的5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累計完成69座污泥處置改造。70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并通過省級初見成效評估。80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完成57個農村“千噸萬人”水源保護區劃定。累計完成2771個村環境綜合整治;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5%,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率達到96.6%。遼河干流新增封育面積48.19萬畝,恢復濱海濕地翅堿蓬植被3300畝。全省水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
一、保障水環境安全,統籌制定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一)制定并貫徹落實《遼寧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原則,貫徹“安全、清潔、健康”方針,2015年12月31日,省政府印發了《遼寧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遼政發〔2015〕79號),重點任務包括加強綜合防治,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空間布局;加強資源管理,節約保護水資源;深化飲用水源保護,保障群眾飲水安全;鞏固遼河流域治理成果,全面提升河流水質;保護良好水體,保障河庫水質安全;實施新碧海行動計劃,保護海洋生態;加強能力建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等8項內容。其中,對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項工作進行了明確部署。為嚴格目標任務考核,省政府與各市政府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切實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經全省共同努力,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至2020年底,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河流水質總體呈輕度污染水平,86個國考斷面中,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為74.4%,喪失使用功能水體比例為0%,全部達到了國家約束性考核指標。國家考核的45個在用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中,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97.8%;全省地下水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近岸海域水質以優良為主,一、二類水質比例為85.7%。
(二)突出重點,制定遼河流域綜合治理方案。
雖然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河流水質總體呈輕度污染水平,但遼河流域總體仍為中度污染。按照全省“突破水、鞏固氣、治理土”的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部署和省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力爭用3到5年時間,把遼河治理好、保護好、利用好”的總體要求,通過“五水共治”“五措并舉”“五級共抓”,全面實施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全力打好遼河流域治理攻堅戰。2019年4月30日,省委印發了《遼河流域綜合治理總體工作方案》(廳秘發〔2019〕18號),通過城鎮污水治理、鄉村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治理、畜禽養殖治理、工業點源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入河排污口治理等10項綜合治理措施,經過不斷努力,2019年,遼河、渾河、太子河干流23個國考斷面水質達到國家年度考核目標;污染嚴重的28條支流河全部達到Ⅴ類水質標準以上。2020年,遼河、渾河、太子河干流23個國考斷面水質完成國家終期考核目標;28條支流河中7條達到Ⅳ類水質標準,21條達到Ⅴ類水質標準。2022年,遼河、渾河、太子河干流水質全面穩定達到Ⅳ類標準;28條支流河中19條達到Ⅳ類水質標準,9條達到Ⅴ類水質標準。
2020年2月3日,省政府印發《遼河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遼政發〔2020〕5號),對10項綜合治理措施進一步細化。
(三)規劃先行,認真謀劃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布局。
進入“十四五”時期,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刻學習領悟“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科學內涵,本著“三水統籌”的理念,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一河一策”,精準發力,指導各市編制水污染防治工作要點,并在此基礎上,起草編制了《遼寧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耙巹潯币匀y籌,系統治理;問題導向,有限目標;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明晰責任,督促落實為基本原則,結合全省主要河流水系、重點保護方向和流域、區域特征,“十四五”期間全流域重點構建以遼河生態走廊、凌河生態走廊、沈陽經濟區(渾太流域)、大伙房水源及鴨綠江流域、美麗河湖為核心的“兩廊、一區、一源、多點”的水生態安全格局。目前,“規劃”已完成征求相關部門意見。
二、推動水環境安全高質量發展,強化水污染防治制度建設
(一)落實《遼寧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部門協調聯動機制。
按照《遼寧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我省于2016年成立了由省長任組長,分管副省長任副組長,環保、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水利、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海洋漁業、林業、科技、監察、財政、公安、商務、衛生計生、交通、質監、海事等部門和各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落實工作的各項措施,制定考核評估辦法并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協調各成員單位落實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作,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二)落實《遼河流域綜合治理總體工作方案》,建立高位推動制度。
按照《遼河流域綜合治理總體工作方案》,2019年5月,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指揮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組長由省長擔任,副組長由省委副書記和4位副省長擔任,成員為省委政法委、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省法院、省檢察院和13個省直單位、11個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水利廳,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與設在省水利廳的河長制辦公室合署辦公,辦公室主任由省政府分管領導兼任,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由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其他副主任由省水利廳、生態環境廳、公安廳分管負責同志兼任。
(三)建立和持續深入實施河長湖長制。
于2018年6月底全面建立了河長湖長制,實現“四個到位”。 一是實現工作方案到位。省及14個市、116個縣(市、區)、1504個鄉(鎮、街道)全部印發了本級實施河長制工作方案。二是實現組織體系到位,全面建立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河長制辦公室。2019年5月,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遼河流域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水利廳,與河長制辦公室合署辦公。三是實現法規制度到位。《遼寧省河長湖長制條例》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省、市、縣(市、區)印發河長制工作管理辦法(試行),出臺了10項工作制度。四是實現考核監督到位。2020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遼寧省“大禹杯(河湖長制)”競賽考評方案》,建立政府、河長、部門、河長辦等“四位一體”考核機制,建立了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 ?
深入實施巡河督導工作過程中,一是堅持高位推動。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巡查渾河沈陽段、撫順段,太子河本溪段,簽發《遼寧省總河長令》,與各市總河長簽訂《河長湖長制工作任務書》,全面部署河湖長制重大事項,推進解決河湖管理重點、難點問題、重點工作。二是強化制度保障。充分發揮《遼寧省河長湖長制條例》保障作用,實行省級河長與省級河湖警長捆綁式巡河。各級河長嚴格執行巡河頻次,僅2020年,省級河長開展巡河24次;市縣鄉村“四級”河長湖長開展巡河65萬余人次,解決問題11萬余個。同時,建立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鑒定評估、修復管理、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等4個辦法,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
三、打造水環境安全,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對重點污染區域,實施精準治污
1. 開展重污染河流治理攻堅戰,“一河一策”,落實責任。2018年9月14日,我省下發了《遼寧省重污染河流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遼政辦發﹝2018﹞40號),以改善河流水質為目標,堅持“水岸統籌、標本兼治、點面結合、流域聯動、各方協同、多措并舉”的原則,強化問題導向,對我省列入國控、省控考核的117個地表水斷面涉及的細河、南沙河、北沙河等27條重污染河流實行“一河一策”限期達標。共實施包括工業污染防治、城鎮污水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農業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五大工程的81項治理任務。到2020年底,治理任務全部完成。
2. 開展全省入河排污口治理。實施排污口“一口一檔、一口一策”管理,按照“封堵一批、規范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則,分階段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和規范化建設。2019年3月,印發了《關于開展全省入河排放口排查工作的通知》(遼河長辦﹝2019﹞6號),出臺《遼寧省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實施指導意見》。在國家尚未部署此項工作的前提下,我省率先于2019年,開始全面排查全省所有入河(湖、庫)排放口,摸清入河排放口底數,由口及源,最終建立全省排放口名錄庫及排放源與排放口關聯臺賬。截至目前,共完成排查全省范圍3565條河流,排查排放口近6萬個,累計錄入信息管理系統排污口13335個。共審核排污口10188個,形成表單10188張,約50余萬條有效信息,所有排污口全部落圖,完成排口與水系、斷面的對應關系。審核工作現已初步完成,開始啟動入河排污口整治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
(二)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1.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監管。一是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于2017年8月,轉發了《住建部關于印發城鎮污水處理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明確城鎮污水處理工作的考核主體,加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監管”。二是出臺了《關于確保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有效運營意見的通知》,于2019年1月開展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工作考核,有效推進了污水處理廠安全穩定運行。三是推進污水處理廠和處理設施新、改、擴建工程,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到2020年,地級以上城市基本實現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并對缺水城市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四是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改造,并納入省政府“重強抓”專項行動,實施績效考核,全力推進污泥處理處置設施改造,消除污泥二次污染風險。
2.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攻堅戰。2016年,省市政府簽署《黑臭水體整治任務目標責任書》,將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納入對各市政府的績效考核內容,作為省政府“重強抓”專項行動的重點任務。2019年3月29日,印發了《遼寧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遼住建﹝2019﹞57號),明確目標,系統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實現長制久清。通過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治理措施,到2020年底,我省共70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并通過初見成效省級評估。為進一步鞏固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效果,我省還加快完成沈陽、營口、葫蘆島市示范項目建設,通過提高污水廠處理能力、健全管網排查機制、推行排水許可制度等措施,減少溢流污染,防止城市水體返黑返臭。
3.開展工業點源污染治理。完善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在線監控設備正常穩定運行。到2020年底,全省80個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或依托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新建冶金、電鍍、化工、印染、原料藥制造等工業企業(有工業廢水處理資質且出水達到國家標準的原料藥制造企業除外)排放含重金屬或難以生化降解廢水以及有關工業企業排放的高鹽廢水,不得接入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對“十小”污染水環境企業發現一個依法取締一個。推進企業應用先進節水工藝裝備和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推行重點行業廢水輸送明管化,加強企業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強化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
4.開展農業面源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一是在鄉村垃圾治理方面,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千村美麗、萬村整治”行動,到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有效禁止垃圾進入河道。二是強化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2017年以來,在442個行政村建設了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設施,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由2015年的5%,提高到現在的16.5%,超額完成《遼寧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10%的工作目標。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調查,形成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現狀臺賬;印發了《遼寧省農業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落實運維主體和資金保障機制,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達標運行提供有力保障;全省84個縣(市、區)全部完成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編制工作。三是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全省6438個村已完成排查任務。其中,營口市鲅魚圈區、丹東市東港市、阜新市阜蒙縣被列入全國農村生活污水綜合治理試點縣,沈陽市于洪區和沈北新區被列為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示范縣。四是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工作,2020年,全省主要農作物農藥使用量(商品量)24850.09噸,比2015年減少13.79%,農藥利用率達到40.8%,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2.2%,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2.8%,均超額完成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原農業部《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等確定的“十三五”目標任務。五是推進畜禽養殖環境治理,開展畜禽禁養區劃定排查整改,超劃禁養區面積644平方公里全部調減;實施畜禽養殖糞污排放專項執法行動,推動550 余家養殖場戶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
四、構建推動水環境安全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配套系統
(一)開展智慧水務管理系統建設。
按照《城鎮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工作指南——供水管網漏損管控體系構建(試行)》(建辦城〔2017〕64號),我省在2019年1月1日起實行的《遼寧省城市供水用水管理辦法》(遼寧省人民政府令第322號)中,明確規定“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供水工程應當按照一戶一表、計量出戶的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計量設備優先采用智能遠傳設備”。
建設智慧水務建設系統是可持續化、高效化、可視化的,是基于互聯網的思維。該系統基于現階段各供水企業已有的供水科學調度以GIS 系統、SCADA 系統、水力模型系統、營銷系統、計量系統、OA系統為基礎,建立多目標多維度的管理平臺,打造智慧水務系統智能控制平臺。
系統智能控制平臺由以下三個平臺及一個中心及后續不斷完善的系統組成:一是數據整合及存儲平臺;二是數據分析平臺;三是調度事件發布平臺;四是數據監控中心。
目前,我省住建部門正在推進整合內澇點監測、河道水質水量監測、管網運行情況、污水廠進出水數據,構建系統的監管平臺,努力實現智慧監管。各市正在開展智慧水務建設。
(二)全新升級和改版“遼寧水質在線APP”。
“遼寧水質在線”APP是針對全省水質自動站建設的移動在線監管平臺。2019年3月,在舊版水質在線APP的基礎上,省生態環境廳對該系統進行了全新升級與改版。系統共收錄了全省86個水質自動站,其中國考站點74個,入海河流站點2個,趨勢科研站點5個,跨省界站點5個。系統主要針對自動站在線實時數據、水質情況、年度目標可達性分析、地圖定位等方面進行匯總展示。
系統功能建設包括首頁、站點、地圖和預判四個主要功能模塊,對全省水質自動站的總體水質分布情況、優良比例變化趨勢、水質達標情況、達標率變化趨勢進行統計匯總、查詢和篩選,具備對超標站點預警,以及對全省自動站年度目標進行可達性分析功能。該系統的建立和完善,幫助生態環境部門及時發現河流水質超標現象,發出預警,并監督當地推進落實整改和解決流域水污染問題,為2020年我省最終實現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十三五”約束性指標考核標準,發揮了巨大作用。
(三)建設遼寧省入河(海)排放口管理平臺項目。
2020年9月,我省投入預算300萬元,籌建入河入海排污口動態監控系統建設項目。系統建設內容包括: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子系統、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口一檔”管理子系統 、入河入海排污口數據治理子系統、入河入海排污口數據治理子系統、入河入海排污口網格管理移動端子系統、入河入海排污口網格智能監管子系統、入河排污口審批管理子系統、入海排污口備案管理子系統、入河入海排污口智能決策分析子系統、入河入海排污口“一張圖”子系統、公眾舉報投訴子系統和流域水環境問題現場檢查APP。
該系統全面準確地掌握全省入河入海排污口基本信息,對入河入海排污口進行有效監控、管理,建設入河(海)排污口檔案庫,實現全省各類排污口的“一口一檔、一口一策”管理,按照“封堵一批、規范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則,分階段推進入河(海)排污口整治和規范化建設。制定污染源、入河入海排污口、地表水環境質量之間的響應關系,對流域內重點入河入海排污口進行監控,入河入海排污口設置單位將水質監測設備與監控中心聯網,實時上報污水排放信息,完善整個水環境監控系統和網絡。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各類排污口治理、封堵、備案的全過程監管,加強對入河(海)排污口的日常管理,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加快推進信息化、智能化監管預警預報體系的建設,為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基礎支撐。
目前,系統框架已基本完成,其中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統已開始試運行,正在開展在線監控、監測數據系統以及斷面監測數據連接;入河排污口系統平臺開發完善手機app,增加關聯源監控信息展示功能。其他子系統正在完善中。
“十四五”期間,面臨國家新的要求,我省一些地區水污染防治工作仍存在不足,個別流域及斷面水質還難以達到國家考核標準。我省將進一步加大力度,補齊短板,加強統籌協調,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我省水環境建設發展,全面完成國家水環境質量考核目標。
?
?
???????????????????????????遼寧省生態環境廳
????????????????????????????2021年6月1日
?
?
?
?
?
?
?
?
?
抄送: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