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的热情夏天,日韩欧美亚洲中字幕在线播放,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成人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對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第1109號關于頂層設計強化環境治理建議的答復

  • 發布時間:2017年10月30日
  • 編輯:
  • 來源:
[ 打印 ]

?[A]

[同意公開]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

?

??遼環建復[ 2017 ]44

?

簽發人:李德民

????????????????????????????????????

對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第1109號建議的答復

?

周艷文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頂層設計強化環境治理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通過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設防治機動車排放污染問題

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省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各市政府將城市公共交通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公交線網不斷拓展,公交車保有量逐年提高,服務質量明顯改善。截至2016年底,全省城市公交車達到2.3萬臺,市區公交車萬人擁有率達到13.4標臺,年完成客運量42億人次,市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45%。

1、大力推動公交優先發展,提升公交發展水平

一是完善優先發展政策。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出臺了《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城市公交優先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召開了全省城市公共交通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政府分管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有力推動了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二是健全工作機制。積極協調省直相關部門,推動建立了以省政府分管領導為召集人、12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聯席會議制度,并指導13個市參照省里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為當地公共交通優先發展規劃編制、落實優先發展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加大考評力度。以聯席會議為依托,開展全省城市公交優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制定了《考評辦法》、《考評標準》和《操作手冊》,建立了“考評系統”。2016年,首次由省交通廳、公安廳、住建廳、國土廳等部門廳領導帶隊、12個部門共同參與開展考評工作,進一步加大了考評力度。同時,省交通廳將考評結果通報各市政府,抄報省政府,有力推動了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有關政策的落實。

2、改進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增強公交出行吸引力

一是定期開展公交服務滿意度調查。每年度開展滿意度調查,將調查結果納入考評內容,并向各市通報,有效促進了各市公交服務水平的提升。二是著力提升服務標準化水平。制定了《遼寧省城市公共汽電車服務規范》,為各市提升公交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水平提供依據。三是積極開展公交服務質量提升活動。2016年,組織開展城市公共交通行業改進提升服務活動,重點圍繞11個方面查擺城市公交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全省公交服務水平。四是不斷改善公交車況。推動公交車輛更新,努力改善公交車技術狀況,超期服役車輛基本淘汰,因車況差導致途中拋錨現象基本杜絕。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新能源公交車,將清潔能源、新能源公交車納入油補范圍,并將推廣任務完成情況與油補發放掛鉤,有效提升了城市公交車輛的環保水平。

3、多措并舉,持續推動城市公共交通發展

一是督促未出臺公交優先發展政策的市盡快出臺政策文件,已經出臺的市抓好落實,強化城市人民政府的主體責任,不斷優化公共交通發展環境。二是指導各市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發揮聯席會議的推動作用,形成部門合力,努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水平。三是持續開展考評工作,合理調整考評重點,優化考評指標,保證考評的科學性和指導性。四是推動各市不斷提高公交車擁有率,擴大線網覆蓋面,努力提升公交出行的便捷性。五是繼續開展公交滿意度調查,研究建立公交駕駛員星級考評制度,推動全省公交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六是繼續推動各市加大財政投入,努力改善公交車輛裝備技術狀況,提高環保水平,為治理城市空氣污染起到積極作用。

二、關于降低企業污染治理成本問題

1、推動產業集聚,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污染

建設污染防治設施、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是排污單位的法定職責。但由于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每個企業都自建污染治理設施處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操作難度很大;已建污染治理設施屢見半開半關狀態,給監督管理增加了難度。為降低單個企業的經營成本,同時降低全社會的污染治理成本,推動產業集聚,建設各種工業園區是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共同選擇。對全省各級各類工業園區,以污水處理、煙塵治理、固廢利用和循環化改造為重點,采取打捆方式引進第三方進行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一體化運營,可有效解決單個企業污染治理成本高、效果差等問題。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

2、建立完善第三方治理機制

目前我省與全國其他省(區、市)一樣,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尚處于探索階段,市場管理很不規范,需要建立新的運行機制,促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業規范發展。一是規范第三方治理合作關系。由排污企業和第三方治理企業簽訂委托治理合同,明確委托事項、雙方責任義務,約定治理標準、內容和費用等,通過嚴格履行合同,保障排污企業權益和第三方治理企業收益。二是確定第三方合理回報。科學確定第三方投資收益水平,確保投資者獲得合理的收益,促進第三方治理企業長足發展。三是建立第三方治理企業黑名單管理制度。依法公開第三方治理企業環境監管信息,及時將技術服務能力弱、運營管理水平低、綜合信用差的第三方治理企業列入黑名單,定期向社會公布。

3、支持環境公用設施建設投資多元化

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按照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要求,加快建立與環保支出責任相適應的財政管理制度,各級財政保障同級生態環保重點支出。優化創新環保專項資金使用方式,加大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的要求,整合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資金。

二是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完善使用者付費制度,支持經營類環境保護項目。積極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探索以資源開發項目、資源綜合利用等收益彌補污染防治項目投入和社會資本回報,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準公益性和公益性環境保護項目。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環境保護基金。鼓勵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和社會捐贈資金增加生態環保投入。

三是改革環境公用設施運營模式和體制。穩步放開我省環境公用設施建設運營市場,建立規范的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權市場。鼓勵重大建設項目業主剝離相關業務,引入專業公司開展環境整治工作。已建成的環境公用設施可通過TOT(轉讓-經營-移交)等模式,將一定期限的經營權或產權有償轉讓給投資者。對污水收集和處理、垃圾處理項目等以政府為責任主體的環境污染治理項目,可以采用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三、關于依法治污問題

1、提高排污者的違法成本

一是新增“按日計罰”的制度。經過全面修訂,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即“按日計罰”。這意味著,非法偷排、超標排放、逃避檢測等行為,違反的時間越久,罰款越多。之前法律規定的針對環境違法的罰款,是一個定數,數額并不大,導致違法成本較低,不少企業因而怠于治污。新法施行“按日計罰”之后,罰款數額上不封頂,將倒逼違法企業迅速糾正污染行為。二是新的《環境保護法》作為一部行政法律,罕見地規定了行政拘留的處罰措施,對污染違法者將動用最嚴厲的行政處罰手段。新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四類行為,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四類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又打又罰”,進一步加大違法成本。

2、加大對管理者和監督者的監督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環保督察制度。《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上級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發現有關工作人員有違法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向其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提出處分建議”。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要求全面落實黨委、政府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主體責任。督察于2015年先行進行試點,2016年全面推開,將在未來2年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督察一遍。2017年4月下旬起,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進駐天津市、山西省、遼寧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南省、貴州省等七省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4月25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沈陽召開督察遼寧省工作動員會。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李家祥、副組長黃潤秋分別作了講話,遼寧省委書記李希作了動員講話。李家祥強調,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這次進駐遼寧省,重點是督察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在督察中將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重點檢查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重點督辦人民群眾反映的身邊環境問題的立行立改情況;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重點了解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

二是強力約束負有環境監管職責的部門和人員。《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八條列舉了九類違法行為,凡地方各級政府、縣級以上政府環保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監管職責的部門有其中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后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百零八條 規定:“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造成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加強環境法治宣傳教育

一是不斷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定期舉辦法制培訓。二是利用省廳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環境保護法制政策宣傳,在廳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布置普法宣傳展板,廳廣播站、電視臺錄制普法欄目,定期循環播放。三是發揮媒體宣傳優勢,普及環保法律法規。

總之,加強法律法規政策等頂層設計,力爭在加強環境監管、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合理減輕企業的負擔,既是我們環境監管部門管理決策的出發點,又是執行的落腳點,也是我們和您的共同心愿。

最后,感謝您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希望您今后繼續關心和支持環保工作,共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

??????????????????????????????????

?????????????????????????????????????????????????????????????????????????????????????????????????????????????????????????????????????????????? ????201758

?

?

抄送:省人大人選委、省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