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關于加強我省河流全面治理,保證淡水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第1576號)的答復
- 發布時間:2022年07月06日
- 編輯:
- 來源:
?[B1]
[同意公開]
遼寧省生態環境廳
?
遼環建復〔2022〕?51號
簽發人:陶寶庫
????????????????????????????????????
?
關于省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
《關于加強我省河流全面治理,保證淡水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第1576號)的答復
?
張國琛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省河流全面治理,保證淡水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收悉,經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河流環境監測和全面治理建議的落實情況
1.推動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建立。按照國辦《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2022年3月,我廳印發《遼寧省2022年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工作方案》(遼環綜函〔2022〕98 號),組織開展2022年全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培訓會議,布置工作并要求各市編制年度整治方案。推動70個遼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規范化試點建設,組織開展全省1500個主要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累計審核13000多條入河排污口信息并形成臺賬,初步建立水質—排污口—污染源響應聯動機制。
2.持續開展水生態環境監測。我廳高度重視水生態監測工作,已在遼河、渾河、太子河、大遼河、大凌河、鴨綠江、碧流河七條主要河流和16座大中型水庫組織開展年度水生態例行監測,點位數量達到64個,監測項目包括河(庫)岸帶生境、大型底棲動物、著生藻類、浮游植物,從水生態尤其是水生生物角度評價水質狀況。
3.穩步提升河流健康水平。“十四五”期間,擬在渾河、太子河、大小凌河以及北沙河、南沙河、運糧河、招蘇臺河、柳河、養息牧河、繞陽河、秀水河等干支流適宜河段沿岸設置生態阻隔帶,防止降雨時水土流失、污染物沖刷入河,防范近河放牧、亂倒垃圾等人類活動帶來的污染隱患,建設河湖生態緩沖帶修復長度700km。因地制宜開展人工濕地建設。以水源涵養區、生態敏感區為重點,在遼河干支流、渾河、太子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規劃建設一批生態工程,新增大凌河口、萬泉河、寇河、亮子河河口等人工濕地30處,濕地面積290公頃。
4.強化河道采砂管理工作。2021年,省水利廳公布101個重點河段、敏感水域采砂管理責任人。2022年5月,省河長辦會同省水利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實施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活動應編制河道采砂規劃和年度開采計劃,實行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建立完善政府主導、水利主管、企業主營、集約處置的統一經營管理模式,實現“河砂”上岸、運輸、加工、儲存、銷售等全過程規范管理。加大非法采砂打擊力度,水利、公安等部門將深入組織開展河道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開展聯合執法和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各類非法采砂行為。
5.加強河流入海口即河口地區監測和保護工作。近年來,我廳持續在遼河-大遼河口、錦州灣、金州-普蘭店灣等區域開展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監測,監測內容包括水環境、沉積物環境、生物群落、生物質量和生物棲息地監測。借助監測結果,科學評價入海河流周邊海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十四五”期間,我廳將會同省直相關部門開展入海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和整治。持續開展入海河流消除劣Ⅴ類水體行動,加強重污染海灣入海河流整治,沿海城市及上游地市強化氮磷排放控制。
6.落實落細河長制。編制完成遼河、渾河、太子河等8個水系新一輪“一河一策”方案,實施精準治河。以政府主導,全民參與。把河湖管理保護納入公益性宣傳范圍,依托主流媒體、互聯網,加大河長制宣傳力度,發動廣大群眾積極投入保護河湖生態環境中。加大典型經驗宣傳力度,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及時曝光,營造全社會關愛河湖、珍惜河湖、保護河湖的良好氛圍。水利、公安、生態環境、農業農村、檢察院等多單位聯合開展整治河道非法采砂、非法取用地下水、“漁政亮劍2021”等專項執法行動,健全上下貫通、全域覆蓋的監督執法機制。2021年,遼河流域內共立各類涉河涉水刑事案件441起,破刑事案件459起;與水行政主管部門聯合執法辦理行政案件235起。
二、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的落實情況
我廳將推進控制單元水環境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將水文、水資源、水質、經濟社會等基礎數據按控制單元歸集,大力推動水環境保護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將控制單元作為落實環評準入、區域限批等各項環境管理措施與控源減排、截污導流等污染防治措施的基本空間單位,提升污染防治的科學化、信息化和精細化水平。加強生態環境基礎科學問題研究,系統推進區域污染源頭控制、過程削減、末端治理等技術集成創新與風險管理創新,加快重點區域環境治理系統性技術的實施,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環境治理技術模式。
三、關于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落實情況
我省于2008年開始建立水污染罰款補償制度,涉及14個市27個考核斷面,考核指標為化學需氧量單因子;隨著遼河流治理工作的深入以及國家流域治理工作要求的提高,我廳不斷完善該項制度,考核斷面由干流擴展到支流,數量由最初的27個擴充到“十三五”期間的79個,進而增加“十四五”的127個,考核指標也由單因子擴展到21項全指標。至今累計補償金額達到12.14億元。該項制度為維護流域上下游生態利益,平衡保護者與破壞者、受益者與受害者之間的環境利益及經濟利益,保護流域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2021連續兩年全省國考劣五類斷面清零;實現了壓力有效傳導。
下一步,我廳將推動實施遼河流域上下游地區雙向補償。在我省目前單向的上游補償下游機制的基礎上,擬率先在遼河流域實施上下游地區雙向補償機制,即上游地區水質超標要補償下游地區的同時,若上游地區水質提升則下游地區要補償上游地區,以此來調節流域上下游之間、水生態環境破壞者與受害者之間的經濟利益的平衡。
四、推動建立生態環境與漁業兩部門聯動機制
優先在鴨綠江、大凌河、小凌河和六股河等重點河流開展淡水漁業資源保護工作,充分發揮漁業的生態功能,科學利用水生生物資源,加強水域環境保護。推動建立生態環境與漁業兩部門在水環境質量、水生物資源信息互通共享機制。
感謝您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希望您今后繼續關心和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讓我們為早日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遼寧而努力奮斗。
?
?
遼寧省生態環境廳
???????????????????????????2022年6月28日
?
?
?
?
?
?
?
?
?
?
?
?
?
?
?
?
抄送:省人大人選委、省政府辦公廳